铿锵在线

这个世界会变好的

这个世界会变好的

我最喜欢的那个物理学学者同仁于野,在最近的微博上说:

“一个读书人在读书生涯中可能会遇到三次沮丧。第一次是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比牛人差太远。第二次是意识到不但中国落后,而且中华文明都是落后的。第三次是意识到世界并不一定会越来越好。如果历经了这三次沮丧,还仍然是个积极乐观的人,还仍然对国家和世界充满希望,这样的人就可谓通达了。”

自然而然的,就想起了梁漱溟的《这个世界会好吗?》,这周通读了一遍。老先生至死都是积极乐观的,虽然“世界会好吗?”这句话是其父亲梁济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。1918年11月7日,梁济正准备出门,遇到儿子,2人谈起关于欧战一则新闻,“世界会好吗?”爹问,儿答:“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。“”能好就好啊”,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。3天之后,投净业湖自尽。

其实梁济早已为自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,唯恐后人误解自杀的意义,早早写下《敬告世人书》,申明自己并不是反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,也并不反对民国的建立,原来他一直寄很大希望于国会的,认为国会就是全国优秀人物相聚一堂议政参政,但他看到的更多的是国会自己捣乱,打架,彼此相骂,拉票都拉到火车站口,就像“旧上海 女支 女在街头拉客”……深感绝望。政权的更替并没有给他看到进步的可能性,而道德的沦丧一如从前。

遭此打击,又经历之后几十年,这个国家历史真正赴汤蹈火的战争和动荡,70多年一直吃素的梁漱溟到了晚年,依然精神矍铄,头脑清晰,更可贵的是,依然乐观,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许多变化都安之若素。反而是那个采访他的美国学者,倒是有几分悲观的,Alitto在有关现代化破坏习俗、道德日下的问题上和老梁探讨了许久,他说:“人类生活的机械化,当然方便的地方以外,农业机械化,技术机械化,我说的是人好像变成了半个机械或者活得畸形的样子,这个算不算现代化的一个危险?”老梁蛋定地就吐了两个字:“危机!”SO ,这真的是一个通达的老头,不愧被认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。

梁漱溟的精神支柱,一个是佛,一个是儒。老先生一直在提起佛的“相似相续、非断非常”,其实8个字真的说完了上下5000年。读孔子的书是有一点新鲜感的,因为它一开头就是什么不亦说乎、不亦乐乎,嘿嘿。全《论语》这个书,这个“乐”字是一见再见,全文没有一个“苦”字。这两支清泉支撑着他经历一切沉浮坎坷,并且绝不避世,而是终身积极地投身在社会工作——先是乡村建设,然后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撮合斡旋上,可敬可佩。

但是于我,还不能够从他的清泉里汲取这个积极乐观,沮丧之后依然充满希望的那种通达。

倒是一个科技纪录片《神秘的混沌理论》,一个小时,没有主义,没有哲学,不谈思想,仅仅从数学上的运用发展(这里又绕不过图林,他在数学运用上的卓然贡献),生物自身的养成,人们制造机器人并且使其完善的过程,简单通俗地让人看到,无需忧虑,简单规律的无限重复,背后仿佛有一只上帝的手,万物自然它自己真的在越变越好!

杞人忧天这句老祖宗的话真是参透了天意。

所以说,最近想通了许多之前不曾想通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