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天网上谈论得最多的话题,就是“熄灯一小时”活动了。
前天,有人跟我提议,在网站也开辟一个专栏,宣传这个活动。刚开始,我是赞成的,但在我准备材料的时候,发现网络上的很多宣传,都是过分渲染了活动本身的形式,而不是真正的内涵。
这两天去到地铁站,都能看到WWF的宣传海报,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写着:“关灯一小时,你就是能源大使!”这两天也经常在各大门户网站看到关灯一小时活动的倡议:“今晚,请为地球关灯一小时!”
关灯一小时,能改变什么?据称,全球如果有1亿家庭关灯一个小时,就将减少55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。只是熄灯一小时,就真的能节能吗?我国很多地方都是以火力发电的,而电力是不可大量保存的能源,如果我们都熄灯,供电负荷下降,那么,就需要关闭一部分机组。火电机组如果停机,重新运转需要耗费更多的煤。只是短短一小时时间,根本就不可能节约到什么能源。刚刚在网上看到一篇博客,作者极端地想到:“在同一时刻,所有人都不用电,把所有电器都关闭,那将对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极大的破坏,损失的就不是简单的几百吨煤的问题了。 ”是啊,电能跟水能不一样,水你不用是可以储备起来的。但是电不行,发电和负荷必须平衡。如果大家大面积停止用电,突然熄灯,突然亮灯,将会给电网带来很大冲击,发电和用电不平衡很有可能导致电网崩溃。当然,这样说并不代表着可以不用节约用电,而是不能全部人同步进行,节约用电应该自己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。
今天,看到一条新闻更加荒唐:昨晚,某高校的宿舍统一熄灭灯光,响应熄灯一小时活动。我不禁要问:环保不是应该由学生发自内心自己进行吗?你们是真的要响应环保还只是跟风炒作?真正的环保,应该是着重本质,而不是作秀。这次活动,本来就是教育引导意义大于现实意义,如果强制性断电,那么,就没有什么意义了。
我认为,这个活动的初衷,应该是通过这次活动,唤起民众节能环保的意识,这才是重点。“熄灯一小时”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口号,关注低碳环保,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,比如:随手关灯、水循环利用、少用一次性筷子、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、使用节能灯具、垃圾分类回收等等等等。
最后,我声明,我不是反对这个活动,而是反对将这个活动形式化。
中秋:文化长河中的诗意回响
永远不要轻易评价一个人,是一种高级修养
请保持内心的光,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
疫情过后,你最想见到的人是谁呢?
为什么蝙蝠浑身都是病毒却死不了
最舒服的关系,是聊得来
民谣里的怀念——那个白裙飘飘年代的《心愿》
活着,就是最大的意义
重阳节“突击敬老”背后,我看到了老年人最大的尴尬
《流浪地球》的社会想象力:“先天特色”与“后天不足”
你忙碌疲惫时的好脾气很值得学习
为什么中国不敢禁售苹果iPh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