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眼难辨,验钞机难辨真伪?最近“HD90”打头的百元假钞据称在湖南、广东等国内多个省份被发现,长沙肯德基餐厅甚至拒收客户支付的“HD”开头的百元钞票,使得不少市民担心收到疑似假币。前日,央行正式回应“HD90”百元假钞事件,并表示仅凭冠字号码来判别货币的真假是不准确的。(1月9日《潇湘晨报》)
是的,仅凭冠字号码来判别货币的真假肯定不可靠,除非国家声明根本就没发行过某种编号的假币。但央行就假币问题上给出的说法却很难让人理解。央行提醒公众,广大公众应多加小心。防范假币的侵害,首先要学会识别假币,掌握几种简便有效的识假方法。其次一定要了解反假币的法律法规,发现假币及时报告,不要为了转嫁损失明知假币而去使用假币,这样只会害人害己。
但请问,既然肉眼难辨,验钞机难辨真伪,这样的假币你让公众怎么去防范?而就算是咱们不会转嫁假币的损失,可这假币的损失就应该完全由持币者自己来扛吗?如果说普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对假币倍加小心的话,但如果在ATM机上取出了假币可怎么办呢?要知道,绝大部分人的百元钞票都是出自银行的。
众所周知,近年来有关在ATM机上取出假币的新闻是越来越多了,但基本都是一个储户自话自说,因为银行根本不承认。但你却没地方讲理去,因为你一旦离开了ATM机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,你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。尽管在ATM机上取出练功券等都不是新鲜事了。原因很简单。一方面出于对银行的信任;另一方面在ATM机上取出钱后在监控范围内验钞的真伪并不现实,所以,人们在现场就发现假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尤其是这种普通验钞机也难辨真伪的假币要是流入银行的话,人们除了自己吃亏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?而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。
但只要主管部门努力,ATM机吐假币的现象是应该可以杜绝的。银行的专业鉴别加上技术的进步,肯定比让亿万大众都去掌握假币识别更现实。
中秋:文化长河中的诗意回响
永远不要轻易评价一个人,是一种高级修养
请保持内心的光,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
疫情过后,你最想见到的人是谁呢?
为什么蝙蝠浑身都是病毒却死不了
最舒服的关系,是聊得来
民谣里的怀念——那个白裙飘飘年代的《心愿》
活着,就是最大的意义
重阳节“突击敬老”背后,我看到了老年人最大的尴尬
《流浪地球》的社会想象力:“先天特色”与“后天不足”
你忙碌疲惫时的好脾气很值得学习
为什么中国不敢禁售苹果iPhone